黃君璧先生年譜

黃君璧先生

黃君璧擅詩、書、畫,畫兼能山水、人物和花鳥,是一個全能型畫家。他一生猶喜畫白雲、飛瀑與流泉,其畫室以《白雲堂》命名。有論者認為,黃君璧山水兼取南北二宗,姚夢谷雲:“君翁的山水,望之鋒辣有北宗之羨,而他用功最勤的卻追索南宗之長。” 陳鶴齡則說,黃氏“晚年所作,用筆如長槍巨劍,鉤砍刺戳,銳不可當,蓋從馬遠、夏圭之斧劈皴變化而來者也”。

黃君璧先生
書案前作畫留影

1898年

11月12日(農曆九月廿八日) 戊戌 1 歲 , 生於廣東省廣州市

1901 年

辛丑 4 歲, 父仰荀公去世

1904年

甲辰 7 歲, 啟蒙入鬍子普書塾

1908年

戊申 11 歲

就讀於意養軒,由二伯父問涯公授課

1910年

庚戌 13 歲
就讀於二伯父家,由易老師授課

1912年

壬子 15 歲
就讀於陳貫之書塾,在家另請馮子煜授英文、數學

1914年

甲寅 17 歲
考進廣東公學,時承長兄少範指導繪畫

1919年

己未 22 歲
廣東公學畢業

1920年

庚申 23 歲
從李瑤屏畫師遊

1922年

壬戌 25 歲
入楚庭美術院研究西畫
奉母命與吳麗瓊女士結婚
參加廣東全省第一屆美展,獲國畫最優獎
遇張大千於廣州,遂與訂交

1923年

癸亥 26 歲
由李瑤屏介紹任教於廣州培正中學
與師友合組癸亥合作畫社
在廣州舉行個人畫展,在香港參加聯合畫展

1924年
甲子 27 歲
與世好廣東書畫收藏家田溪畫屋主何荔甫、冠五父子、小廉州館主劉玉雙、劬 學齋主黃慕韓等過從,得臨摹前人名跡,鑑別書畫真僞 夏,臨華嚴《金屋春深圖》 (109.5cmx52cm,廣東省博物館藏) 原畫之主人 何冠五及其他文化名流如陳述叔、黃慕韓、黃漢純、張大千等均在此作上題跋。 張大千題跋曰:"君璧道友以所臨本見視,筆情優邈, 直可亂真,即席屬題,率書博笑。大千弟爰, 時癸卯十月朔一日也"。
1925年
乙丑 28 歲
與癸亥合作畫社同仁,擴組國畫研究會
購得明末四僧畫軸,對古名作之收藏更饒興趣
1927年
丁卯 30 歲
任廣州市立美專教師兼教務主任
徐悲鴻來穗,遂與訂交
1928年
戊辰 31 歲
兼任廣東省立女子師範及江村師範學校美術教師
春,致函徐悲鴻,商討畫藝
1930年
庚午 33 歲
仲春,接到張大千來函,邀請赴滬。在之前,張大千已在日本東京的一個中日畫展上看到其《倣石谿幽居圖》,認為突出,並記下了名字。後來張大千有詩云: "眾裡我能獨識君,當時俊氣超人羣。"
1931年
辛未 34 歲
夏,張大千抵廣州,過訪容安居,相談甚歡。張大千看壁上所掛的董其昌的墨筆 《秋山圖》,讚嘆不已,即舉以相贈,從此定交。林淑蘭《君璧作小兄、大千是 老弟,藝壇稱雙傑,相交半世紀》一文引張大千語雲:"……….到我卅歲那年, 有個機會到廣東去,當地有卅多個畫家來歡迎我,就直問‘有沒有一個黃君璧 呀?’我去廣州的目的,就是想認識他。"並雲:"他送了我一張董其昌的畫, 價值六百塊洋元,待我十分好。"
1932年
壬申 35 歲
仲春,張大千從南嶽赴粵,重遊廣州,與其再次相晤。
張大千為其作《南嶽圖》、《倣清湘山水》、《衡山第一處》、《觀瀑圖》。大 喜,在粵菜館設宴招待張大千。席間,又向張大千介紹認識廣東著名收藏家何麗 甫、何冠五父子。
10 月,赴上海。在西門路西成裏拜訪張大千,並贈以石濤《梅石水僊》圖。《張 大千是非常人》記其事雲:"大千重到廣州,我介紹他和廣東著名收藏家田谿書 屋主人何麗甫、冠五父子相見,朝夕聚首,縱觀書畫。當時,我新得石濤和尚梅 石水僊立軸,氣雄力厚,畫上並有石濤題詩,用小隸寫出,墨色之佳,無出其右。 大千見了,又愛不忍釋。我就想到寶劍贈予烈士之意,即告訴大千,現在暫且讓 我把畫掛在牆上,多看幾時,數月後我要到上海來,屆時即以此畫奉貽。等我到 上海實踐諾言,大千檢出元人寫虎谿三笑圖及石谿山水相贈。當時,我們隨便將 古畫送來送去,互相鑒賞。"
1933年
癸酉 36 歲
秋,由張大千介紹,與其宗弟張目寒訂交。 11 月 2 日,高奇峯病逝於上海。與陳樹人、于右任、何香凝、經亨頤、葉恭綽、 黃賓虹、徐悲鴻等為之作行述。
是年,張大千過港,應黃般若之招,與盧子樞同遊太平山,張氏在贈畫上記其事 題曰:"癸酉十月既望,般若道兄招遊大平山絕頂,歸遊寫此求證。此日同遊者 東莞盧子樞、南海黃君璧兩畫盟也。"
1934年
甲戌 37 歲
廣州政府派赴日本考察藝術教育。 返國後在廣州舉辦畫展。
1935年
乙亥 38 歲
在香港舉辦畫展。
1935年
受孫科、梁寒操邀遊桂林寫生,經湖南衡山、南京、上海後居於南京。
1936年
丙子 39 歲
任南京中山文化館研究員,編撰中國繪畫史。
在南京華僑招待所舉辦畫展。 留南京期間,常至上海、北平寫生,與黃賓虹結 忘年之交。瀏覽北平故宮名畫,選購石濤、八大之作品。
1937年
丁丑 40 歲
抗日軍興,隨政府入蜀,定居嘉陵江畔,築別墅 飲緣軒爲作畫之所,梁寒操榜題。在成都舉辦畫展兩次。就聘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與徐悲鴻往還更密。

3 月,與徐悲鴻、張大千、謝稚柳等友人晤,商議籌備全國美展事宜。 5 月,與張大千、方介堪、於非闇、謝稚柳等五人同遊雁蕩山,並在杭州一寺院 合作一幅《雁蕩山色圖》。因方介堪、謝稚柳分別為浙東、江蘇人,張大千屬西 州、黃君璧生於廣東南海,於非闇是山東蓬萊人,遂由方介堪刻印"東西南北" 鈐在畫上,以資紀念。謝稚柳回憶雲:"記得那次我們從雁蕩下山,經過紹興東 湖。東湖有船,船身狹長,不能並坐,人坐船上不能動,動則船搖晃幾欲翻。於 非闇是北方人,頗畏水,下船後,驚魂甫定,尚心有餘悸。此行是大千約他來的, 那罵大千幾欲置他於非命。於是,相與大笑。"

12 月,與張大千、張目寒遊峨眉山,畫《臥雲庵風景》並題:"臥雲庵下起奇 峯,嶙峋怪石亂重重。乍暗乍明看不盡,煙雲變幻總無窮。" 12 月初,與梁靜山、楊子毅遊青城、峨嵋寫生。

年底,就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時徐悲鴻為美術系主任。
1938年
戊寅 41 歲
6月,徐悲鴻來寓所聊天,在談笑中為其畫像,併提款雲:"天下何人不識君, 黃君到處流清明。入川能使耗子化,親愛精誠來往頻。倘以君璧比羣山,應以黃 山境界寬。巉巉峯巒君之筆,溶溶雲起性情閑。劇感強權公理爭,自然烽火會消 沉。看他倭寇全軍沒,便下夒門向白門。以浪漫主義之畫,為打油格調之詩,不 免令天下才子絕倒。以贈君璧翁,聊證吾人在渝之啼笑而已。"

6月底,徐悲鴻見其家中耗子出沒不勝感慨,偶檢畫篋,見往年所寫之獅子貓圖, 遂以紙貓代真貓贈與之,並在畫上跋雲:"在寧曾蓄獅子貓,性溫良勇健,轉徙 萬裏,未能攜之偕行,殆不復存於是矣!圖紀其狀,並為詩哭之:剩有數行淚, 臨風為汝揮。嘻憨曾無節,貪病蓋相依。逐葉頻升木,捕蟲刮地皮。故國灰燼裡, 國難劇堪悲。"

7月初,徐悲鴻畫《千古秋色圖》贈黃君璧。又畫4隻喜鵲贈黃君璧,並題雲: "抗戰週年,預祝勝利。君壁道長賜存,悲鴻。"是年,徐悲鴻還為黃君璧畫一 團扇《花落人獨立圖》。

12月,專程來到青城山,與張大千同慶新年。
1941年
辛巳 44 歲
兼任國立藝專教授及國畫組主任。教育部聘爲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全國美術展覽會國畫組審查委員。在渝舉辦畫展兩次。
1943年
癸未 46 歲
西遊華山並在西安舉辦畫展。

教育部籌設國立中央美術館,聘請張道藩、陳樹人、馬衡、呂鳳子、陳之佛、沈 尹默、唐義精、林風眠、汪日章、蔣復璁、王子雲為籌備委員。 冬,與徐悲鴻合影於重慶盤溪。
1944年
甲申 47 歲
與張大千、張目寒遊廣元。在雲南舉辦畫展並暢遊石林。

春,與張大千、張目寒遊廣元。"參觀千佛洞,一路談笑風生,在明玉峽嬉水為 樂"。嘆曰"此等朋友之樂,以後再難獲得了"。返成都後,張大千曾為張目寒 寫《記遊圖長卷》。

冬,徐悲鴻畫《雞鳴圖》贈黃君璧,款題:"雄雞一唱天下白。君璧道長教之。"
1945年
乙酉 48 歲
仲春,徐悲鴻作《飛鷹圖》贈之,款題:"飛揚跋扈為誰雄。君璧老兄一笑。" 9月,出席設於沙坪壩金剛飯店的陳之佛五十壽宴(虛歲)。其他出席人員還有: 呂鳳子、陳樹人、徐悲鴻、趙少昂、傅狷夫、傅抱石、張安治等,各位均以佳作 為賀。
1946年
丙戌 49 歲
隨中央大學還都復課,往返寧滬杭各地。

春夏之際,因京滬鐵路局長陳柏村時經常贈以免費火車票,每星期六必赴上海小 遊。在上海,一定到卡德路李祖偉家中訪大千,看他作畫,並觀古畫。是時,亦往返寧、滬、杭各地,遊覽江南名勝。
1947年
丁亥 50 歲
在滬展出戰時作品。
春,因上海畫界舉行聯歡會歡迎張書旗歸國。黃君璧赴滬參加歡迎儀式。並與陳 之佛、傅抱石、汪亞塵、張書旗等七人合作畫。
1948年
戊子 51 歲
冬來臺,與梁寒操在臺北中山堂舉行書畫聯展。
1949年
己丑 52 歲
在廣州、香港舉辦畫展。
任省立臺灣(後改國立)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兼主任。
1951年
辛卯 54 歲
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點查委員。
1954年
甲午 57 歲
夏,作《策杖尋幽》(104.5cmx56.5cm)。
上有張大千、溥心畬 1955 年(乙未) 題跋。
1955年
乙未 58 歲
教育部聘爲學術審查委員會委員。

奉派赴日本文化訪問。 獲教育部第一屆中華文藝獎金美術部門首獎,獎金全部捐贈師大藝術系獎。

10 月 28 日,受"教育部"委派,與莊嚴等赴日本考察美術教育。與溥心畬、張 大千聚首東京,暢敘友情。溥心畬題其《策杖尋幽圖》雲:"….是歲十月邂逅大千、君璧於日本江戶,餘亦流滯未歸,…….."
1957年
丁酉 60 歲
應美國華美協進社邀請前往巡迴演講舉辦畫展及示範。 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畫 展並示範。 獲三藩市、沙加緬度授金牌,加利福尼亞美術協會贈名譽永久會 員。夫人吳麗瓊女士去世。
1958年
戊戌 61 歲
與高信赴西歐及東南亞各地考察並舉行畫展。

秋由臺灣歷史博物館送作品至巴西聖保羅國立美 術博物館參加“國際美展”。
1959年
己亥 62 歲
臺灣中南部水災,中美文化經濟協會舉辦白雲堂師生救災畫展,得款新臺 幣 15 萬元,悉數捐付救災。
獲巴西國家美術學院名譽院士榮。 與容羨餘女士結婚。
1960年
庚子 63 歲
獲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爾良市授金牌及榮譽市民證。
6月應邀在臺灣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人畫展。
8月與藍蔭鼎同獲教育部紀念獎章。
1962年
壬寅 65 歲
代表臺灣出席越南第一屆國際美術展覽,任評審委員。
1963年
癸卯 66 歲
6 月在臺灣省立博物館舉行畫展。
1964年
甲辰 67 歲
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學位考試校外考試委員。
在新亞書院演講並示範。 在香港大會堂舉行畫展。
11 月在省立博物館舉行師生國畫欣賞會。

6 月,張大千題廣東名家李研山臨王蒙《一梧軒圖卷》,題曰:"粵東畫家銳意 維新,自成風氣,望而知為嶺南宗派。惟吾友黃君璧、李研山兩先生恪遵古法, 以固為創,與大江南北明勝相角逐,為並時瑜亮,與最服膺者也。" 夏,與葉恭綽、陳子和等藝文界人士發起,聯名歡宴張大千夫婦訪臺。
1965年
乙巳 68 歲
歷任大學院校教席 30 年,獲教育部頒“多士師表”匾額。
1966年
丙午 69 歲
9 月與高逸鴻同赴美國參加遠東節文化展覽巡迴展及示範教學。 11 月在紐約聖若望大學舉行個展。
政院聘任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委員。
赴香港舉行畫展。
1967年
丁未 70 歲
70 生日暨致力國畫 50 年,藝術文化團體發起慶祝,受贈“畫壇宗師”匾額。應邀在臺灣歷史博 物館舉行畫展。
1968年
戊申 71 歲
張大千以日本金箋作潑墨潑彩山水賀其 71 歲生日。
獲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金質獎章。
1969年
己酉 72 歲
2 月應邀在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行畫展。
應南非開普敦博物館之邀,前往訪問及在約翰尼 斯堡美術館舉行展覽。其間, 暢觀維多利亞瀑布。

4 月赴巴西訪張大千,觀衣瓜索瀑布。旋轉美加 邊境,再酣觀尼加拉瓜瀑布。 4 月 23 日,抵巴西聖保羅前往張大千"八德園"拜訪張大千,出其所藏石濤扇 面送給張大千作為見面禮;張大千驚嘆此幅石濤扇面是他數十年前的珍藏,其後 遺失,經過了數十年又轉為他的老友珍藏,這次"物歸原主",給張大千帶來極 大的興奮。當日張大千自己寫菜單,囑夫人入廚烹調。後來,此菜單帶回到臺北, 保存在白雲堂內。菜單內容如下: "民國五十八年三月初七日(舊曆),君璧道兄枉過八德圖,治此歡敘相邀。 蠔鼓、麪筋、蘑芋、魚糕、油豆腐、雞翅、冬菰、合掌瓜。 乾燒鰉翅、炒明蝦片、紅燒烏參、黃龍松、蕈雞片、乾鰒、口蘑菽乳、成都大四 喜太子、炒雞丁、王瓜汆牛背柳。

12 月在省立博物館舉行瀑布獅子特展。
1971年
辛亥 74 岁
10 月应韩国东亚日报邀请前赴访问,在韩国国家博物院举行画展;承庆熙大学 赠送最高荣誉大学 奖章。 获辞(退休)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兼系主任职务。
1972年
壬子 75 岁
夏,張大千在"四十年回顧展"《自序》中言:"飛瀑空靈,吾仰黃君璧"
1973年
癸丑 76 岁
5 月初在香港大会堂举行画展。
5 月中应新加坡南洋大学邀请讲学并举行画展。
8 月教育部派赴美国参加奥立冈州博览会举行画展。
1974年
甲寅 77 岁
10 月应台湾历史博物馆之邀,在国家画廊举行个人 50 年创作回顾画展。 台湾历史博物馆出版《黄君璧画集》。
1975年
乙卯 78 岁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所邀请参加古画研讨会。
中大文物馆邀请鉴定书画。
9 月台湾历史博物馆举办中西名家画展,西画有毕加索、马蒂斯,米罗等,国画为溥心 、张大 千暨先生等三家作品。
11 月韩国中韩美术联合会邀请赴韩国展览。
1976年
丙辰 79 岁
5 月在香港大会堂举行国画欣赏会。
冬,與張大千合作《澤畔行吟圖》。
1977年
丁巳 80 歲
5 月在香港舉行 80 歲畫展。
6 月與張大千應前省主席謝東閔之邀在臺中省立 圖書館舉行“張黃聯合畫展”。

7月應美國加州洛杉磯科學工業博物館、聖地亞 哥國際大學、紐約聖若望大學、維州華李大學暨 維州丹維爾博物館邀請赴美訪問,並在當地舉辦個展及示範揮毫。

6 月 11 日,臺灣省主席謝東閔為推展中國文化藝術運動,在臺中省立圖書館舉辦 "張大千、黃君璧聯合畫展",展出作品 50 幅,張大千展出作品 68 幅。謝東閔 特邀其與張大千出席,三人均為四十年前在重慶相識。畫展揭幕後,與張大千同 遊溪頭,並在溪頭小住。

7 月,應美國加州洛杉磯科學工業博物館、聖地牙哥國際大學、紐約聖若望大學、維州華李大學暨維州丹維爾博物館邀請赴美訪問,並在當地舉辦個展及示範揮毫。11 月 3 日,因張大千患眼疾至紐約求醫,與之重逢。張大千懷念舊友,以毛筆寸楷詩贈之:"我與黃郎交卅年,即今六十健如前,森嚴二石矜旗鼓,(君璧治石谿,予治石濤,每旗稱雄也)突兀千秋壯簡編。(君璧與予頗以必傳相期許)露帽曾觀三折瀑,(二十年同遊雁山觀三折瀑,淋灕滿身,落帽雲去,亦猶微之 所云,墻花彿面,惟吾與樂天知之耳。)摳衣逕上九江船,(抗戰時君璧亦說溯江入蜀)一回海外重相見,(前年相逢東京,今又相逢紐約) 說著雙峨意惘然。(二十五年與君璧同遊峨嵋留居甚久,峨嵋四大峨,三峨,三 峨,祇登其二)"

張大千寫畢又再贈黃君璧詩二絕句:
"眾裏吾能獨識君,(三十年前於東京嶺南畫展中,子獨異君畫時與君尚未謀面也,其後一年乃訂交) 當時俊氣絕人羣,而今絢爛歸平澹,祇畫平生入夢雲,(君擅畫雲為當代第一) 不忘瀧湫觀瀑行, 旅窗彈指廿年情,(二十年前君與予及北平於非闇、武進謝稚柳同遊雁山,今寫 瀧湫觀瀑行,時行篋中俱無印,永嘉方介堪即席奏刀,治印,文曰:"東西南北之人,一時以為嘉話,今不可復得矣。") 祝君百歲身強健, 流水聲中過一生。將之江戶匆匆錄上,君翁吾兄一笑,兼請一樵詩家吟教。弟爰十一月三日紐約客 抵時行李已戒。
1978年
戊午 81 歲
11 月參加韓國韓中藝術聯合會在漢城世宗文化會館舉行之“中國古今文字畫 展”。 獲韓國弘益大學贈授榮譽哲學博士學位。

5 月 11 日,與張大千、劉延濤、林玉山、高逸鴻等 12 人,合作《大地回春》、 《河山春曉》、(均為六尺),開筆先畫石頭,張大千最後題跋。此畫贈送蔣經 國、謝東閔,祝賀他們任職"總統"和"副總統"。

5 月,接受張大千贈送的從美國運回的四棵古松中的一盆,該古松樹齡七十、蟠 曲矯勁,張大千對其說:"這幾盆松數由巴西運到美國,在由美國運到此間,你 是愛松的高士,所以一定要送一盆給你。"

5 月 19 日,為張大千八十壽辰,寫張大千所贈之《蟠龍古松圖》,以為壽禮。 8 月,因張大千舉家由美國搬回臺北,居於臺北市外雙溪"摩耶精舍",前往相倣敘舊。

10 月 13 日,在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演講並作示範。時遇婀拉颱風,冒雨而至, 令觀眾感佩,又有張大千冒雨來捧場,更成為一時佳話。最後山水一幅,題:" 水從天上來,雲深不知處。"
1979年
己未 82 歲
1 月在香港舉行張大千、溥心 、黃君璧三人特展。
2 月在新竹社教館與基隆市政府大禮堂舉行“三 傑聯展”。
5 月赴歐美等 12 國訪問。
7 月參加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在洛杉磯舉辦之“中 華文化展”並在揭幕當 日示範。
9 月曆史博物館主辦之“中國現代畫壇三傑作品 展”在法國魯瓦市波維 博物館展出。
1980年
庚申 83 歲
3 月赴新加坡應邀參加新加坡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畫壇三傑展”。 1984 年 甲子 87 歲
2 月應歷史博物館之邀舉行“講畫八大、石濤”講座。 3 月應高雄市政府之邀在高雄文化中心藝廊舉行個展。
4 月赴美訪問。應邀參加在美舉行之“中國玉器 展”揭幕典禮,在 紐約聖若望大學舉行“黃君璧 近作畫展”。 5 月獲第九屆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
8 月將珍藏 50 年之元代真跡《清明上河圖》長卷 贈予歷史博物館。
1981年
辛酉 84 歲
3 月參加法國巴黎東方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現代繪畫新趨勢展”。 5 月應邀參加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舉辦之八代遺珍中國書畫討論會議。 8 月由國泰美術館出版《白雲堂藏書》。
10 月在臺北國泰美術館展出收藏古畫 261 件並出 版《白雲堂藏畫》,套裝一 函兩巨冊。
1 月 9 日,出席張大千在"摩耶精舍"的宴請,另有鮑少遊。
1982年
壬戌 85 歲
4 月 3 日在臺灣歷史博物館展出近八十餘幅書畫作品(首次展出書法)。臺灣歷史 博物館出版《黃君璧書畫集》第一集。
11 月應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協會之邀前往吉隆坡訪 問,並參加“中華當代國畫 展”揭幕。
4 月,在臺灣歷史博物館舉”張大千、黃君璧聯合畫展”
4 月 3 日,在黃君璧與張大千出席並當眾揮毫合繪《慈湖長春》圖,獻蔣介石陵 寢做永久性陳列。教育部部長毛高文頒獎以為留念。張大千接受《聯合報》等記 者採訪,敘述其與其的交誼:"我們像兄弟一樣,五十多年的老友,合作的機會 很多。""每次我畫壞了,都由他來收拾爛攤子。""幾十年來,我們合作畫畫 時,大多由他先開筆,我尾隨其後,畫不好不能怪我,我是不賠錢的,畫出了門, 不好,我就說不是我畫的。"
1983年
癸亥 86 歲
7月應歷史博物館之邀在植物園畫荷示範並講述。

3月初,赴香港。赴港前二天到摩耶精舍造訪張大千,"那天正巧全無客至",大千精神甚好,回憶往事,歷歷如繪,又和我研究種花之道,很高興地和我說,上週以新臺幣 50 萬元購買兩盆杜鵑,貴則貴矣,但如此姿態甚為難得!"兩人相談兩三個小時。張大千留其在家喫晚飯,因另有他約,只能婉謝。臨別相互握手,張大千送到大門。此乃兩位最後一次見面。

4月3日,聞張大千病危,由港返臺,可是,張大千已於2日晨逝世。 4月16日,參加張大千葬禮。
1984年
甲子 87 歲
2月應歷史博物館之邀舉行“講畫八大、石濤”講座。 3月應高雄市政府之邀在高雄文化中心藝廊舉行個展。

4月赴美訪問。應邀參加在美舉行之“中國玉器 展”揭幕典禮,在 紐約聖若望大學舉行“黃君璧 近作畫展”。

5月獲第九屆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

8 月將珍藏 50年之元代真跡《清明上河圖》長卷贈予歷史博物館。
1985年
乙丑 88 歲
5 月在臺中市立文化中心舉行個展。
9 月捐贈 20 幅巨幅古人書畫予臺灣故宮博物院。
1987年
丁卯 90 歲
8 月作百幅書畫義賣,以捐贈中視公司愛心組織節目。

9 月黃君璧繪述,劉墉編撰《白雲堂畫論畫法》 一書出版。 10 月長流畫廊舉行黃君璧書畫展。中視公司在省立博物館舉行“黃君璧義賣 畫展”。

11 月分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及歷史博物館舉行 90 回顧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爲 其出版《黃君璧繪畫風格與影 響》專書。
1991年
辛未 94 歲
9月在 臺灣歷史 博物館 舉行“黃君璧 九五回顧展”。 10 月 28 日晚,因肺炎送臺北三軍總醫院救治。
29 日,在三軍總醫院,因肺炎而引發併發症,遽然離世。
1995年
乙亥
11 月由黃君璧小女兒黃安霞(黃湘 )發行,何浩天主編,出版《黃君璧紀念集》。
1997年
丁丑
10 月於臺灣國父紀念館舉行“黃君璧百年紀念展”並出版作品圖錄。
2002年
壬午
1 月-2 月中國國民黨舉辦黃君璧作品展。
2007年
丁亥
6 月於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行“黃君璧 110 週年紀念展”並由人 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近現 代名家畫集·黃君璧》。
2009年
己丑
7 月 8 日 , 於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白雲懷古國——黃君璧畫展”。 另由陳履生教授編撰“黃君璧——白雲橫貫兩 岸”同時出版。
2010年
庚寅
4 月 24 日,於西安陝西省美術博物館舉“辦 白雲衡翠嶺——黃君璧畫展”。

9 月 16 日,於南京江蘇省美術館舉辦“白雲憶故里——黃君璧紀念展”。
2011年
辛卯
11 月 19 日,於宜興宜興美術館舉辦“墨香尋源-兩岸藝術大師 黃君璧 黃湘詅 父女書畫聯展”。
12 月 2 日,於杭州浙江美術館舉辦“白雲映富春-黃君璧書畫展”。

個展及聯展紀錄

個展紀錄

1923 廣州舉行個人畫展
1934 廣州畫展
1935 香港畫展
1936 南京華僑招待所畫展
1937 成都畫展二次
1941 渝畫展二次
1943 西安畫展
1944 雲南昆明畫展
1947 滬展出戰時作品
1949 廣州香港畫展
1957 應美國華美協進會邀請前往巡迴演講畫
加拿大溫哥華畫展
1958 赴西歐及東南亞各地舉行畫展
1960 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人畫展
1963 台灣省立博物館舉行畫展
1964 香港大會堂舉行畫展
1966 紐約聖若望大學舉行個展
赴香港舉行畫展
1967 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畫展
1969 國立歷史博物館畫展
約翰尼斯堡美術館舉行展覽
省立博物館舉行瀑布獅子特展
1971 韓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畫展
1973 香港大會堂舉行畫展
新加坡南洋大學舉行畫展
赴美國參加奧立岡州博覽會畫展
1974 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舉行個人五十年創作回顧畫展
1977 香港舉行八十歲畫展
赴美舉辦個展

1982 歷史博物館展出近八十餘幅書畫作品,首次展出書法
1984 高雄文化中心藝廊舉行個展
紐約聖若望大學舉行黃君璧近作畫展
1985 台中市立文化中心舉行個展
1987 中視公司在省立博物館舉行「黃君璧義賣畫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及歷史博物館舉行九十回顧展
1991 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黃君璧九五回顧展」

聯展紀錄

1923 香港參加聯合畫展
1948 與梁寒操在台北中山堂舉行書畫聯展
1958 巴西聖保羅國立美術博物館參加「國際美展」
1975 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中西名家畫展
1977 台中省立圖書館舉行「張黃聯合畫展」
1979 香港舉行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三人特展
法國魯瓦市波維博物館展出「中國現代畫壇三傑作品展」
1980 新加坡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中國畫壇三傑展」
1981 參加法國巴黎東方博物館舉辦之「中國現代繪畫新趨勢展」

獎項

1919 參加廣東全省第一屆美展,獲國畫最優獎
1955 獲教育部第一屆中華文藝獎金美術部門首獎
1960 與藍蔭鼎同獲教育部紀念獎章
1968 獲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金質獎章
1984 獲第九屆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

參考資料

廖雪芳「畫壇宗師-黃君璧」雄獅美術,46/58/ 63.12
劉淵臨「黃君璧生平年表」雄獅美術,149/34/ 72.7
雄獅美術月刊「過眼雲煙-記黃君璧談藏書雨厄」雄獅美術,149/40/72.7
姜一涵「畫家畫-黃君璧論畫」雄獅美術,149/44/72.7
張福英 「黃君璧九五華誕特展」藝術家 196 期,P.414
王素峰「黃君璧的世界-就黃君璧精品展談起」現代美術 17 期,P62
黃永川「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繪畫聯展」藝術家第五期 P66
李銘盛「鏡頭裡的畫家 9 黃君璧」藝術家.
非非「黃君璧的世界」藝術家 152 期 P.263